腸癌類器官培養步驟主要包括類器官制備(組織處理)和類器官培養兩大步驟,以下是詳細的步驟解析:
一、類器官制備(組織處理)
組織獲取與清洗:
從醫院或研究機構獲取新鮮的腸癌組織樣本,通常這些樣本需要在4℃條件下保存和運輸以保持其活性。
將組織樣本放入預冷的PBS(磷酸鹽緩沖液)中,以去除血液和其他污染物。
使用無菌鑷子和剪刀剔除脂肪組織、壞死的腫瘤組織(通常為黃色或白色),只選取活的腫瘤組織(通常為粉紅色)進行后續處理。
組織切割與消化:
將清洗后的組織切割成1-2mm3的小塊,這一步可以留存適量組織用于測序、免疫組化分析等后續研究。
將剩余的組織塊切碎,并加入適量的預冷類器官培養基。
使用移液器或吸管將腫瘤碎片懸浮液轉移到含有解離液的離心管中,輕輕震蕩混勻后,放置于37℃培養箱中解離一段時間(如1小時),期間每隔一段時間(如15分鐘)輕輕震蕩或吹打混勻一次以促進組織消化。
細胞收集與計數:
加入適量的預冷DMEM/F12(含10%FBS)終止消化反應。
將懸浮液經過細胞篩網(如70μm或100μm)過濾,以去除未消化的組織碎片和雜質。
將過濾后的細胞懸液在4℃條件下進行離心處理(如450g離心5分鐘),以收集細胞沉淀。
若細胞沉淀有明顯的紅色,則可以使用紅細胞裂解液處理以去除紅細胞。
清洗細胞沉淀后,使用適量的DMEM/F12重懸細胞,并進行臺盼藍染色和細胞計數以評估細胞活力和數量。
二、類器官培養
基質膠混合與鋪板:
將凍存的Matrigel(一種常用的基質膠)在4℃下過夜解凍。
在冰上以一定的體積比(如3:1)將Matrigel與細胞懸液混合均勻,避免產生氣泡。
將預熱的細胞培養板(如24孔板)從培養箱中取出,并將混合液接種在各孔中,注意接種在孔的中心位置并避免接觸側壁。
將培養板室溫放置一段時間后(如5分鐘),轉移至37℃、5%CO2的培養箱中孵育一段時間(如10分鐘),使Matrigel固化。
培養基添加與培養:
向每個孔中緩慢滴加適量的預熱類器官培養基,確保基質膠被完全覆蓋。
將培養板放回37℃、5%CO2的培養箱中進行培養。
每隔一段時間(如2-3天)更換一次培養基,以確保細胞得到充足的營養和生長環境。
類器官鑒定與傳代:
通過顯微鏡觀察類器官的形態、增殖速度等特征,以評估其生長狀態和質量。
當類器官達到一定數量或密度時,可以進行傳代操作以擴增類器官數量。
傳代操作包括消化分離Matrigel、收集細胞沉淀、重新鋪板等步驟,具體比例和條件需要根據實驗需求進行調整。
類器官凍存與復蘇:
對于需要長期保存的類器官,可以進行凍存操作。將消化離心后的細胞沉淀加入適量的細胞凍存液,然后轉移至凍存管中,利用程序降溫盒緩慢降溫至-80℃,最后轉移至液氮中長期儲存。
當需要使用凍存的類器官時,可以進行復蘇操作。將液氮凍存的類器官放置在37℃水浴鍋中進行解凍,然后加入適量的培養基進行培養。
需要注意的是,制備不同的類器官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添加物組合,即使結構非常相近的組織,制備類器官所需的添加物的組合也不盡相同。因此,在進行腸癌類器官培養時,需要根據實驗需求和具體條件進行調整和優化。